健康心理

喧嚣热闹之外,渴望陪伴的灵魂

喧嚣热闹之外,渴望陪伴的灵魂

年关将至,又到了即将和亲朋好友团聚的日子。学生喜提寒假,打工人喜提年假,大家都在等着回到家中享受假期和家人陪伴的欢愉。然而受最近疫情影响,很多地区的朋友在回乡返乡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希望随着情况的好转,每个人都能如愿回家。

假期是能抛开平日工作、学习的有效休息放松时间,但后来慢慢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假期,也不是所有人都享受假期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对一些人来说,回家反而是一种压力,这种压力可能是自己给自己的,也可能是家庭这个大氛围造成的。

图片源自网络

小编有个朋友,在国外读书有四五年,家人都在国内,但他却基本没怎么回来过。倒不是没有假期,相反他的假期还挺多的,但他就是宁愿在大家都回家的时候,一个人待在宿舍,或者去周边玩玩。后来一个契机,小编跟他细聊,才知道其实他每次回家压力都很大,从上大学开始就一直是这样。再深聊,才知道,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时期,一直以优异成绩毕业的他,却几乎从没有拥有过完整有爱的家庭。

单亲家庭环境没有在成长过程中给予他足够多的父爱,而且还伴随着母爱的间歇性缺失。一直以来支持和陪在他身边的,只有爷爷。而母亲对他的关注点,则全部都放在了学业成绩上,也正因此,朋友认为只要成绩好母亲的爱就会多一些,然而,却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因为除了成绩的其他方面,他得到的只有冷嘲热讽。这也导致他上大学以后就患上了抑郁症,并且在持续吃药治疗。

图片源自网络

有一年,他鼓起勇气,通过私人医生开好药后,在一个假期回国了。他以为,读研了,长大了,情况会有所不同了,实际却并没有。跟母亲和弟弟相处一室,没有放松,没有谈笑风生,有的只是沉默和压抑。那种压抑让过往的回忆一下子涌上来,逼的他措手不及,赶紧通过吃药来缓解。就这样,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失望,让他看清,这个家庭是没有“团圆”或者“团聚”这一说的。终于在所有的药都吃完后,他立马定了出国的机票,逃离开了这个环境。

从那以后,他再没有主动在假期提出回国这件事。毕业后,他也是选择留在北京,而不是回到他的家乡深圳。对他来说,深圳只是一个地方,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任何含义。那些亲人相聚时的热闹气氛他感受不到,也不想感受,在北京,最大的享受和自由,就是“一个人”。

如果可以选择,没有人愿意在毫无温度的家庭中成长,也没有人愿意在将近三十岁的年纪被动逃离。现代人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陪伴或关怀,反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那种无声或者微小的关心才显得更加动容和深入心底。

图片源自网络

大部分人是在含蓄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羞于表达,大人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情感,很少有人能大大方方地对爸爸妈妈说一句“我爱你”,也很少有父母能主动给孩子一个拥抱。于是,所有的情感都内压,所有的情绪都得不到释放。那种扭扭捏捏的关系更是让人抓狂,内心根本没有爱,却还要在表面上要维持一家人的体面。倒不如爽快地说出来“我讨厌你”或者“我不能接纳现在的你”,这样起码坦诚相待,不用再藏着捏着,相处起来也会容易很多,即使是一种冷冰冰的相处。

既然选择为人父母,就请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这种环境,不是指物质条件方面,而是心理方面。看过了太多的例子,更加坚信,拥有一个良好健康的成长环境、培养出良好的心理品质,才是最终要的。父母不是十全十美的,也是会犯错的普通人,但请时刻注意自己父亲或母亲的身份,也许对你来说,孩子只是生命中的一个必然存在,但对孩子来说,你们就是TA的全世界,一直都是。如果有一天不是了,别急着责怪孩子,先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没有人生来喜欢孤独,也没有人注定要远离喧闹,所有的结果都是对过去的诠释。不要成为那个提起“过年团聚”内心毫无波澜的人,也不要让你爱的人被迫成为这样的人。不论多久都不晚。

 

上一篇: 情绪的力量:如何管理我们的内心世界

下一篇: 当生活欺骗了你,你应该来读一读下面这几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