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

为什么好好说话那么难

为什么好好说话那么难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现在跟别人交流的时候,越来越困难了。不是得不到对方明确的回答,就是对方的态度让你觉得很不舒服。明明你都有好好沟通,可对方给你的反馈,却让你感觉很无语。

图片源自网络

其实日常沟通就三个重要要素,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反馈、沟通的态度。大部分情况下,前两个要素在传递的过程中不会遇到太大的阻碍,因为只要有相对充足的时间,信息是可以做到基本传递的。而沟通的态度——一个相较于沟通内容更为主观的因素——却时常超出预期。

前段时间和朋友A聊天,A吐槽了自己最近一次诊所电话咨询的经历。A由于出差需求要做核酸检测,于是打电话到附近的核酸检测机构问询检测相关事宜。整个沟通的过程中,诊所员工的态度都给A一种很不耐烦的感觉,A倒也能理解,毕竟诊所员工可能每天工作量大,产生不耐烦情绪也是正常的。

但是当A问到核酸检测医保是否可以报销的时候,对方的回答让A愤怒无比。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带着近似嘲笑的语气说:80块钱还要报销吗?也可能是意识到自己的态度有些不合适,工作人员补了一句说核酸费用医保没有覆盖。

A强压住了自己的怒火,问完问题后挂掉了电话。虽然没有发泄,但内心也是感到非常无语的。对方完全可以直接告诉自己医保没有覆盖核酸,何必还要酸一句呢?这样他就比较舒服了吗?

图片源自网络

这只是很多例子当中的一个。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变得越来越浮躁,而浮躁的标志之一,就是在沟通的时候越来越缺乏耐心和理性,少了过往那种和平沟通交流的氛围。

原本以为这种不平等对话只会发生在领导对下属、长辈对晚辈、教师对学生等传统场合当中,但渐渐地,这种氛围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阶层、各个场景当中。

你怀揣着一颗真诚沟通的心去交流,三种结果:一是对方和你一样真诚,整个过程无比顺畅,各自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二是对方并不如你一样炽热,但你的问题都得到了答案,沟通的初衷已实现;三是对方除了回答不了你的问题,还给你带去不愉快的感受,让你感觉这次沟通就是一次失败的社交经历。很遗憾,第二种和第三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

其实,这很难说具体是谁的错。也许刚才对你发火的那个人,原本也是很温柔的一个人,但TA也经历了一些很不愉快的沟通,所以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情绪会传染,当我们在一种模式当中不停收到消极反馈时,本能的反应就是,改变原有模式。当你发现攻击能够实现自我保护时,尊严、端庄似乎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图片源自网络

但是,并不是攻击性强,就不会受到伤害。不少人会在愤怒之后衍生出愧疚、焦虑等二次情绪。所以,对他们自身来说,攻击性沟通也并不是最完美的沟通方式。那么,怎么做,才能保持一种最舒适的沟通呢?

找到适合自己的沟通模式

其实,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大部分人都已经形成自有的沟通模式,虽偶有变动,但长期来看是基本保持一致的。什么是最合适的?就是最舒服的。抛开沟通内容的对与错,最重要的是让彼此双方感到舒服,对方的感受很重要,自己的感受也很重要。一种能全程能带给自己和对方舒适感的沟通模式,就是最合适的。让对方舒适≠妥协,而是综合运用语气、语调等元素,既能把控沟通态度,又能实现既定的沟通目标。

不要让情绪牵着走

大多数情况下,人在即时沟通时是没有办法保持足够的理智的,尤其是面对面交流或电话语音实时交流时,情绪噌的一下就上来了。这种情况下不是生气就是愤怒,不仅会让自己的情绪越来越糟糕,还会让对方也逐渐“失控”,这样下去,又怎么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沟通呢?试着在理智即将被愤怒情绪占据的时候,深呼吸几次,或者立即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件事上,“缓冲”几秒后再重新回到需要沟通的事件当中,这样会好很多。

保持平和的沟通心态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不愉快的沟通,不是对方态度太差,就是沟通过程让人无语,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都是这样,对吧?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要先入为主地将对方设定为“很难沟通的人”,不然沟通前期就可能会产生很大分歧。怀揣平等和包容的的态度,耐心听对方表达,给出适当的反馈,做到信息的及时传递,你会发现,其实沟通也并没有很复杂。

上一篇: 情绪的力量:如何管理我们的内心世界

下一篇: 当生活欺骗了你,你应该来读一读下面这几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