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

你是个“老好人”吗

你是个“老好人”吗

你有没有发现,在和一群人聊天的时候,总有一个人会是最后做“总结性发言”的那个人,即使只是一句无关紧要的“嗯是的”、“对呢”、“今天很开心”,但却是为对话画上圆满句号的标志。

我们越来越多的使用微信和QQ等聊天工具,聊天中这种感受可能更鲜明,好友列表里总有那么一个人,永远是TA来结束聊天:最后一个说晚安、最后一个回复表情、哪怕你给TA发了个嗯,TA也要回你一个“嗯嗯”。

这种人,我们习惯称呼TA为“好人”。这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从来不愤怒或生气,你有任何不好的情绪都可以向TA吐槽,而TA一如既往耐心听你诉说给你支持,毫无怨言。

【图片源自网络】

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的人,不难发现,他们是容易被包围和簇拥的那部分人,他们身上散发着正能量,使得其他人更想和他们待在一起。然而,这类人也容易表现出进步感缺乏

大家所熟知的大五人格测试中,有个特质叫“宜人性”,讲的是个体在社会的亲和力,合作水平,以及让人喜欢的能力。然而,宜人性水平过高,反而会阻碍个体提升到顶峰的能力。比较直观的一个例子,宜人性高的人受人喜欢,但通常却不一定会被选举为领导或负责人。

这是为什么呢?研究人员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宜人性和地位弱相关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宜人性高的人更倾向于被人喜欢,而不是被人欣赏。一个人可以尊重自己不喜欢的人(一个有所成就的对手),也可以喜欢自己不尊重的人(一个友善的小丑)。你那些值得倾诉的朋友,并不是小丑,但很大概率你也不会把TA视为一个成功的对手。

一个处处能给别人带来愉悦感的人,自身的愉悦程度也是很高的,因为他们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满足感。那做这样的“好人”有代价吗?在学者Connolly和Sevä的研究中,宜人性程度高的人,通常对生活的满意度较低。一个讨人喜欢的人,获得社会地位的机会相对更少,导致能为整体幸福感做出贡献的资源也减少了。他们更容易在社交场合中被“剥削”,使得个人目标难以实现。

【图片源自网络】

这种“剥削”在职场也时有发生。研究表明,相比宜人性处于中等水平的员工,那些具有极端宜人程度的员工往往工资较低、得到的指导较少、表达创造性想法的机会也较少。

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强调“高宜人性”?因为可以看出,高水平的积极特质带来的结果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在每一项特质上,都有一个连续光谱,我们不需要极度善良、极度开朗、或者是极度友好,人是复杂的动物,性格也更多样化。适度的宜人性水平是有益的,而极端水平的人格特质则会适得其反。避免极端反而能获得更好的结果。

想要看到高处的美景,不一定非要到陡峭的山顶,半山腰也有独特的风景,不是吗?工作中做一个严谨一丝不苟的人,和朋友相处时无忧无虑肆意开玩笑;可以对人和蔼可亲,有时也可以残酷冷漠。虽然看上去复杂且有些矛盾,但却可以展现我们个性的灵活性,同时有利于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上一篇: 情绪的力量:如何管理我们的内心世界

下一篇: 当生活欺骗了你,你应该来读一读下面这几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