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早期的一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将一群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各自摘悬挂于空中的苹果。两个小组摘苹果的方法各不相同:
(图片源自网络)
第一小组的学生,让他们一开始就去摘悬挂高度超过自己跳跃能力的苹果;第二小组的学生要摘的苹果,则悬挂在他们通过努力跳跃就能摘到的高度然后再逐步提高苹果的高度。
心理学家认为:又红又大的苹果对两个小组的学生的诱惑力是相同的。因此,开始时两个小组学生都非常兴奋,都不断地去尝试,不断跳跃着去摘苹果。
摘苹果的结果不难想象:第一小组的学生根本摘不到苹果,因为悬挂的高度远远超过了他们的跳跃极限,远远超过了他们的能力;而第二小组的学生不仅摘到了不少苹果,保持着刚开始的激情,而且跳跃能力也有很大的长进。
心理学家紧接着让两个小组的学生都摘同样高度的苹果,令人吃惊的是情况大不一样了:第一小组的学生懒洋洋的,他们中的多数人走过场地应付几下,明显失去了兴趣;第二小组的学生则充满活力和激情,他们不断跳跃,而且跳跃的平均高度明显高于第一小组。
(图片源自网络)
针对这一实验现象,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的水平,指活动时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二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图片源自网络)
他认为,明确两种水平之间的关系是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的前提条件,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够因材施教式的给予孩子更有意义的知识,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现代儿童的教育以及培养,最近发展区的原理依然适用,当儿童因为缺乏有关知识而不能完成某种心智任务时,一旦获得了有关知识,就可能完成任务。由此可见,了解了儿童心理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可以向他们提出稍高而又力所能及的任务,使他们跳一跳就能到到新的发展水平,进而提高儿童学习过程中的自信息以及兴趣水平。
上一篇: 服装色彩:揭示内心世界的微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