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沉默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沉默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去看电影的时候,如果影片并不是我们所喜欢的,这时候会怎么样?又很会直接离开,但大多数人还是会留下来看完吧。因为想到为电影而花的50元钱,总寄希望于影片后面有精彩的部分,直到最后失望而归。但大多数人会选择这种方式止损,最终结果却损失的更多。人们在决定是否做一件事的时候,不仅仅是看这件事未来对自己有没有好处,同时也会看过去已经在这件事上投入了多少,这个有趣的心理现象就叫做“沉没成本”。

 

20世纪60年代,英法两国政府联合投资开发大型超音速科技——协和飞机这猴子那个飞机的机身大,装饰豪华,而且速度很快,但是这个项目可谓是一场豪赌,因为但是设计一个引擎的成本就高达数亿美元,项目刚开始不久,两国就发现了问题:这个项目不但研发花费巨大,而且设计出来也不知道前景如何。可是如果停止研发,之前所有的投资都会付诸东流,到底是继续,还是停止呢?两国政府都很犹豫,项目就在这种纠结中推进着,最终协和飞机研究成功了,但是这种飞机有着很大的缺陷:耗油多,噪声大,污染严重等等,完全不适合市场,最终让英法两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有人说:干嘛不早点放弃呢?本来可以避免很多损失的!道理听上去很简单,但是实际情况却是人们往往会陷入这样的误区:前期的投入成本越大,后续的投入就会越多,以希望减少损失,得到好结果。

 

在商业中,商家往往在消费者有一点购买欲望的时候,想办法先收一部分不可退的定金,不需要很多,比如一万元的商品只收500元,当消费者回到家里,购买冲动消失,开始举棋不定的时候,因为不想损失500元的沉没陈本,可能就会一咬牙,买下那个其实并不是特别需要的1万元的商品沉没成本就是已经产生的花费,所以也叫作“既定成本”沉没成本没有好坏之分,由于沉没陈本的心态的顽固性,有目的的给对方制造沉没成本,有利于提高交易的成功率。

 

为了避免沉没效应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绊脚石,我的建议就是在进行最终收益计算时,不要将已付出的成本纳入考虑范围,但沉没成本所传达的未来事件的概率信息,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

上一篇: 服装色彩:揭示内心世界的微妙艺术

下一篇: 没有谁不被別人评价的,但别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请您留言

感谢您的关注,当前客服人员不在线,请填写一下您的信息,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