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经常关注心理圈消息的朋友最近都被一篇出自果壳网的文章刷屏了——《救救心理学!斯坦福监狱实验是个骗局!这些著名实验都有问题!》刚看到文章标题时的小编惊呆了,有关注过咱们曼达拉心理前期文章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小编前不久刚写了一篇关于斯坦福监狱实验的简介,然后就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惊……小编也是在第一时间收到了热心朋友的私信提醒,吓得小编赶紧点开文章看究竟发生了什么(毕竟打脸来得太突然
这篇文章出自果壳网。果壳网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如果你是一个爱好科学或关注科普类方面知识的人,那你一定对果壳网不会感到陌生。从某种程度来说,果壳网在小编心里算是科普类网站的权威之一,所以一般果壳网发布的科普和科学知识,小编从来都是怀着敬畏的心情去看的。但是光看这篇文章的题目,小编不禁开始怀疑自己的认知和判断力,迫不及待想知道斯坦福监狱到底怎么了…
“入门教材”、“斯坦福监狱实验”、“不加评判”、“结果错误”、“欺骗”……小编越看越紧张,怕不是要在有生之年见证心理学历史著名实验的颠覆了。看到后面,原来问题出在这里:最新的一份证据表明津巴多试验中”狱警“的残忍其实是受引导而得出的,也就是说,实验设计人员或者志愿者都有意识地”规范“他人和自己的行为使其更加契合实验氛围或人为努力达到预期效果,也就是说,斯坦福监狱是一场真人秀……然后,好些心理圈人士表示是时候重新审视斯坦福监狱实验在心理学历史上的权威位置了。除此之外,文章还指出另外几个心理学实验也正在被重新评估,也是时候改正它们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以及从教材中剔除了。
看完文章,说实话,小编是又失落又开心的。失落是因为,且不说斯坦福监狱实验和其它几个被列举的实验是否真的到了要被批判的地步,单看标题中的“救救心理学”就让人感到绝望和愤怒。心理学在国内的发展可能并不像其他学科那样蓬勃,说它还处在起步阶段一点不过分。但“新生儿”需要一个公平的发展机会,而这样的“抨击”无疑会增加大众对心理学的误解。并不是说心理学是完美无缺的,没有哪门学科的发展道路是一帆风顺的。可是,“救救心理学”?你听说过“救救物理学、救救化学、救救天文学”吗?开心的是,心理学并没有像文章标题说的那样到了需要被拯救的地步,作为一名“心理人”和一名科学敬仰者,我想说:心理学其实在变得更好。
大众对心理学的认识更深刻了
之前每次被问到学习什么专业的时候其实都是很发愁的,因为一般情况下得到的都是:“哇,那你猜我现在心里在想些什么呀?”“哇,你们学心理学的是不是自己心理都有问题所以才学心理学的呀?”诸如此类的回复……学心理的学生表示很心累呀。但现在不同了,现在再跟别人介绍起自己的专业,对方都会说:“恩,心理学这个专业挺好的,以后能用得着”“现在有心理困扰的人太多了,需要你们这样的职业的存在”。小编听了真是老泪纵横啊,太感动太感动。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免费或付费类心理知识正不断以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出现,而人们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了解或学习心理知识。这样的情况下,还需要”救救心理学“这样的标题吗?心理学的春天正在来临好嘛!
大众对心理学的接受度更高了
作为一名在心理咨询前线工作的伪工作人员,小编想说现在大家对心理咨询的接受度在逐步提高,甚至速度惊人。无论是前来进行心理咨询的人数,还是来访者职业、年龄、咨询问题覆盖的广度,都超过了小编的预期。尤其是年轻一代,大家对心理咨询的认知更加深刻,无论是一般心理健康问题还是严重心理健康问题,沉默不再是唯一选择,对当事人和他们的家人来说,心理咨询都成了他们考虑的问题解决方法之一。心理咨询不再像之前人们认为的那样神秘莫测和玄乎,而是以一种科学的问题解决方法的形象展现在大众面前。越来越多的学生考虑把心理学作为大学学习专业,并得到家长的支持,而大学也开设了相关专业和课程来满足学生的需求,或成立专门的研究项目供更多人去选择和深入研习心理学。心理学是真的在慢慢变好。
不去过多评判文章的原作者Brian Resnick发这篇文章的目的,也不再过多深究果壳网“救救心理学”这样骇人听闻的标题是否是为了夺人眼球或哗众取宠(毕竟原标题是《The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was massively influential. We just learned it was a fraud》),原文章直接把实验主导者菲利普·津巴多引了出来,津巴多发表了一篇超长的声明来回应这次风波。正如津巴多所说:“实验虽然有缺陷,但那些具有偏见的结论是错误的,斯坦福监狱实验的价值和贡献是值得肯定的”。我们相信,争议一直都存在,但这不会阻挡人们为心理学做出努力的决心,更不会阻碍这门学科发展前进的脚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心理学会变得更好!
上一篇: 服装色彩:揭示内心世界的微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