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许多时候涉及学生管理的内容。面对基层的中小学教师,一些高校的专家学者也常常讲一些和学生管理相关的心理学话题。然而,坦白讲,很多时候这种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一种原因就在于讲课者与听课者思路的不匹配。
对于一些专家学者而言,他们更关注如何把一些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成果准确、平实地传递给教师们,至于这些知识在现实教育中究竟怎么用,那就由中小学教师自己琢磨去吧。而对于那些听课的一线教师而言,他们知道专家们讲的理论很先进,研究很现代,但更希望的是要把现实中如具体运用这些理念讲出来,否则的话再先进也没用,也不爱听。因此,当前的教师培训中,在专家教授们的高端理念与基层教师的教育实践之间,常常存在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把专家们的基本原理与教师们的具体操作联系起来,把高高在上的理论拉到现实中来,努力去架设一座横亘在心理学理念与学生管理实践之间的桥梁,就是本书的目的所在。
回顾百年来心理学发展的历程,我们就会发现,一些伟大的先行者早就做出了非常卓越的、天才的、具有开创性的研究;近些年,随着时代发展,技术的进步,国内外的心理学研究也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巧妙,专业性与科学性越来越强。这些发现足以改变我们的生活,当然也可以影响我们的教育实践。然而,我们也遗憾地发现,与心理学百年来蓬勃发展不匹配的是,学界对于心理学的发现如何应用于实践的努力并不充分,这一点在国内表现得更为突出。许多人亦步亦趋在伟人身后,绞尽脑汁做些有聊无聊的研究,而忽略了现实对心理学的强大需要。研究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种现象应该改变,也必须有所改变。
在本书中,我们不谈心理学高端的研究,也不讲脑科学的最新发现,只讲那些基本的、甚至在心理学人中已经是常识的一些心理学规律,如何具体化应用于教育管理实践,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去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让教师的生活更和谐更美好。本书的写作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我们的讨论紧紧围绕着学生管理这一核心问题而展开,心理学原有的学科归属并不是本书考虑的重点,只要能和学生管理相关联的心理学内容,笔者都采用“拿来主义”的原则,都为我所用,不是“我注六经”,而是“六经注我”,甚至不惜“捞过界”。所以,如果你仔细阅读本书就会发现,在散落的心理学知识点叙述中,有管理心理学的内容,有社会心理学的内容,有发展心理学的内容……也有不那么科学的作者个人的观点与见解。在这里,构筑“学生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属性与内容方法不是我们考虑的问题,而如何利用各个心理学科、各种心理学知识来解决学生管理中的问题才是我们考虑的核心所在。这也是本书名为“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而不称“学生管理心理学”的原因。
对于许多中小学教师而言,中国的教育现实并不理想,许多现实中的问题由于各种原因谁都不愿意谈,但又确实是教育中的真问题。比如说,“教师要不要学生怕”的问题,在理想的教育中,教师表达的是爱心、是尊重,是用专业能力与人格魅力来树立自己的威信;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中,一名教师面对五六十人的班级,工作起来常常劳神费力、苦不堪言,学生如果对教师没有一点敬畏之心,则管理上多半会一塌糊涂。在本书中,笔者尽可能直面教育现实,谈一谈在心理学的视野内教师所面临的学生管理的真问题,比如说“让学生怕”的问题,比如说“如何惩戒学生”的问题。本书谈论的,不是理想中的教育应该什么样,泛泛地谈教师如何“爱”,如何“尊重”与“感化”;而是基于中国的教育现实,一名中小学教师如何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去“管”学生,去处理相关的学生管理问题,“让学生听话”。
我们知道,中小学教师都学过一点心理学,但大部分教师的专业不是心理学,所以,对于他们而言,学习心理学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成为心理学的研究者,更多的只是想“用心理学”,即心理学有哪些可以直接用于教育实践的知识,拿来促进一下工作。作为一本心理学读物,如果表达方式太规范、太严谨,讲“学生管理”先概念辨析,“什么教学生”,“什么叫管理”,“什么叫学生管理”……这样象一本学科教材的话,心理学读物变成了催眠的读物,就背离了我们的初衷。在本书中,笔者尽可能采用通俗化的表达方式,甚至尽可能少用专业术语,我们希望以一种接近口语化的、聊天的而不是教材式的叙事方式中,和广大教师谈谈心理学在学生管理中的运用,尽可能让平时就很累的中小学教师们读得轻松一点。
在注重以通俗方式传递专业心理学内容之外,我们也注意到尽可能用灵活、多样化的方式来表达相关内容。首先,尽可能多地运用案例来说明问题,“小故事大道理”,心理学的大道理往往也能通过真实的小故事来呈现;其次,对于与正文相关,但内容有扩展并不局限于学生管理,或者更多的相关知识,我们提供了扩展阅读,以专栏的方式呈现这些内容;最后,对于一些核心的专业概念,我们以侧栏形式呈现;而对于作者总结的一些心理学法则与操作建议,本书以特殊的字体在正文中呈现。这些多样化的表达形式,主要是希望在一个快餐化阅读的时代,老师们能更便捷地阅读到自己所需的内容。
近些年,关于学生管理问题,坊间的著述颇多,各类专家名师的声音也不绝于耳,然而,许多教育理念虽然先进,但具体建议操作性不强,有人戏称这些方法仿佛“屠龙之术”,招法虽然漂亮,但实用性不强,现实中哪里有什么“龙”给你杀呀。与“屠龙之术”相比,本书更愿意做“杀猪之法”,虽然理念不够先进,招法也不漂亮,甚至姿势难看,但如果你用了其中的办法,真的能给你的实践工作有一点切实的帮助,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在笔者的另一本心理学著述中,我曾说希望告诉读者的是:心理学不神秘,很可爱。今天,在这本关于学生管理的心理学读物中,我希望告诉读者的是:心理学不难懂,很有用!
上一篇: 服装色彩:揭示内心世界的微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