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国家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见面打招呼方式。比如,我们出门遇见朋友熟人通常习惯说“吃了吗?”、“去哪儿呀”之类的问候语;法国人见面喜欢拥抱然后亲吻双颊;英国人见面则常以天气为切入点。在西方很多国家,HOW ARE YOU(你好吗)是最常用的问候语,常用到什么程度呢?常用到发问的人在说了这句话之后甚至都不想听到对方的真实回答。
曾经有节目专门调侃了这句典型西式问候语。
”Hey, how are you today”(今天过的咋样)
”Well, to be honest, I’m not good. It’s been a long day. I……“(Emmm,说实话,我今天并不是很好,这一天过得好累啊。我……)
”Stop!“(停!打住!)
”不要说那么多好吗?!我说’how are you’,你回’ I’m good’ 就好了啊!我才不在乎你今天过得怎么样今天经历了什么事,那只是一句问候语啊一句问候语!“
(图片源自网络)
然而,除了这一类不太想知道别人发生了什么事情之外的问候,还有一种问候也让人窒息。想象一下你正走在路上,突然对面走来一位你认识的人(也可能是陌生人),看着你,他心生怜悯地问道:你看上去精神不太好,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你有点诧异对方会问这样的问题。你试着跟他解释:“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我也挺好的,谢谢你的关心”。部分人听到你的回答之后,会带着一丝怀疑和不好意思说一句“那就好”然后离开。可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并不会止于听到你这样的回答,反而会继续追问:没关系,有什么不愉快的事你可以和我说,我会耐心听你说并在这里陪着你。
你有点哭笑不得。你感激对方的仔细观察和突如其来的关心,但同时,你也在内心大喊了一句:我是真的没有事情啊,这就是很日常的我啊,并不是无精打采就证明我过的不好啊!
是的,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用自以为对的标准,去衡量所有人的喜怒哀乐。
(图片源自网络)
阿健和常琪认识差不多有十年时间了。常琪的成长经历有些坎坷,父母很早就不在了,是他姐姐辛苦拉扯着他一起长大成人。当然这是阿健后来从别人那里听说的,他觉得这些事本身就比较不幸而且又是别人的隐私,所以就没有和常琪过问过,而且阿健也尽量不在常琪面前提起父母或家庭之类的话题。有时朋友聚会别的人聊起,阿健还会迅速接过话然后转移到别的话题上去。
每次这种情况,阿健还会特意观察一下常琪的表情,看他有没有不自在或不开心。但阿健在常琪脸上读出了一种欲言又止。他以为是当时的气氛让常琪尴尬了,直到有一天常琪主动约阿健去公园逛逛。
两个人坐在长椅上,常琪问阿健:你觉得我每天情绪怎么样?开心吗?
阿健有一丝尴尬,应和着说:还好吧,大部分时间可能OK,但有时候情绪可能不是很好。
常琪反问:哪些时候呢?
阿健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如果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他怕揭开常琪的伤疤和痛处。
看阿健有些犹豫,常琪开口了。
”我知道你是为我着想,所有有些话题你基本不提。我也看出来很多时候你在为我化解尴尬,但其实,你真的不用那样做,我挺好的。“阿健有些诧异。
(图片源自网络)
”你可能也听说过一些关于我家庭的事情,但父母不在的时候我还小,除了姐姐,我身边还有姥姥和姥爷,是他们没有放弃把我和姐姐养大成人。看到有爸爸妈妈的孩子我确实会羡慕,但那都是以前的事情了。我对父母的印象不深刻,因为当时太小,虽然会有遗憾,但我身边现在还有爱我的人,不是吗“? 阿健怔了一下。
”而且,我这个人性格一直是这样,从咱俩认识那天起就就没变过。很多时候你觉得我可能不开心了,但其实并没有,那就是我最正常的状态。我不是一个情绪大起大落的人,所以没有那么多喜怒哀乐写在脸上,所以你不必太担心。但我很幸运有你这样的朋友“。
听完常琪的话,阿健这才明白,一直以来都是自己“多虑”了,他没有问过常琪的想法,就贸然作了很多判断。为什么呢?因为阿健有想过,如果自己是常琪,是不愿意聊起父母这个话题的,也会尽量去避免参与到这种话题中,所以他才会替常琪去“挡”掉那些他认为的所谓的“不愉快话题”。
阿健是确实没想到常琪可以这么淡然地说出自己的经历和想法,但也正是这样,他有了认识别人也认识自己的机会。一直以来,阿健都在用自己的标尺去衡量别人的生活,殊不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把标尺。这把标尺,只有用在自己身上才有意义,拿它来丈量其他人可能是毫无收获甚至弄巧成拙的。
阿健很开心,常琪的话给自己上了一课,他们彼此也知道,以后两个人就是真正无话不谈的好哥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