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现象是性心理发育的一个阶段,如果发现孩子出现性取向问题,家长不要急于给孩子贴标签,要知道,出现性取向问题,很大程度上和家庭早期性教育不当、父母关系不协调有关。解决家庭问题是改变性取向问题的基础与核心。
女孩性取向出现问题,这不是吃药可以解决的
最近,林女士接到老师学校的电话,女儿小慧和另一个女生谈恋爱了。林女士完全不敢相信明明很开朗的女儿居然是“同性恋”。小慧今年读高一,她身材很胖,但是性格开朗,朋友很多,家里条件很好,在物质上从来没有亏待过她。和老师通过电话后,林女士质问女儿,是不是真的和女生谈恋爱,小慧承认了,说自己就是喜欢女生,就是同性恋。林女士十分生气,严厉的训斥她,但是小慧丝毫没有害怕,和林女士大吵一架后,连学校都不去了。
林女士无比焦虑,她跟家人商量这件事,丈夫提出带小慧去医院,吃药治病。可是林女士觉得不是这不是身体问题,吃药对身体也不好,她去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书籍想要学习一下,可是没有专业基础,完全没有什么实质作用。看着对他们越来越冷漠的女儿,她束手无策。最终,是一个朋友建议她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并且向她推荐了伟凡心理咨询中心。林女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伟凡心理咨询中心的导师打了电话,向导师讲述情况后预约了艾歆伟教授。
林女士是一个人来到伟凡心理咨询中心的,因为女儿认为自己没问题,不愿意来。艾歆伟教授安抚了焦虑的林女士,告诉她孩子会好的。在咨询过程中,艾歆伟教授给了林女士很多建议和引导,林女士终于有信心,也知道该怎么帮助孩子了。
性取向问题的实质是内心自卑和对自我形象的不认可
很多喜欢同性的人,说自己对异性没兴趣,其实是因为内心自卑,不懂得怎么和异性相处,于是宣称自己是同性恋,其实是处于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孩子会自卑,正是因为受到了父母的嫌弃、指责,所以自我否定,没有能力和异性交往。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总是挑剔、嫌弃孩子,给孩子鼓励和足够的安全感,这样孩子在面对异性时才能更加自信。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父母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孩子的青春期,是个关键时期,家长要引导孩子树立起对自己性别的自信和认同,这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父母忽视孩子的心理状况,或者喜欢干预孩子的社交,造成孩子没有和异性建立积极正常的交往模式,会导致孩子与异性交往没有价值感,也就没有快乐的体验,也就容易更依恋与同性的相处,形成一种貌似的“同性恋”,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度干预孩子,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家庭环境最重要
出现性取向问题的人,往往是因为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存在问题。父母应当注意营造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关注孩子的内心状况,孩子在家里得到了足够的安全感,就不容易变得自卑,敏感。在良好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在面对异性时会更自信,也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好感和尊重。
林女士按照艾歆伟教授交给她的方法,和女儿多沟通,学着理解她,宽容她。期间,艾歆伟教授也通过主意识修正理念给她正确的心理暗示,让她修正观念。几次咨询后,林女士觉得女儿变化很大,平时跟她们交流越来越多,一段时间后,再也没有和女生有过分亲密的行为了,看着越来越自信的女儿,林女士很欣喜,很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
同性恋的预防应自童年开始,当发现他们有些模糊和不自觉的同性恋倾向时,父母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对于出现性取向问题的人,可以通过专业心理咨询,树立正确认识,在异性交往方面给予适当指导,以促进其行为的改变。伟凡心理咨询中心,愿为您提供专业化、有效化的心理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