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成长

浅谈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家庭根源

浅谈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家庭根源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人类生活中最主要、最普遍的社会组织,它对于个人心理、性格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更是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会让孩子在反感的同时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以至于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甚至适得其反,令家长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溺爱家庭中的孩子,有性格形成压抑、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不稳定等特点。相反,严厉粗暴的教养方式同样导致孩子严重的心理问题,如:以自我为中心、冲动、冷酷、淡漠、好斗、孤独等问题,严重的还导致神经错乱、心理失常。更为重要的是青少年青春期的性教育问题,如果引导不当,负面影响是不堪设想的,因此,提高家长自身素养和知识水平,是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然条件。

  关键词:青少年 问题 根源

  我依据十多年德育工作经验和一年多的热线咨询师经历,进一步证明,不良的教养方式,是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孩子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家里度过,他们最初的道德观念、价值观也正是在家庭中形成的。家庭教育的观点、方式、方法,家庭成员的作风、习惯、品德修养,家长的心里品质、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性格特征都深深影响孩子的心灵。因此,就目前孩子常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浅谈如下:

  一、厌学。厌学是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导致厌学的家庭原因有如下几种:

  1、父母不切实际的要求:

  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望子成龙的后果容易使孩子产生害怕失败的心理,继而导致上进心丧失和学习动力缺乏。

  2、要求过低或放纵:大多数孩子进入学校是以一种新鲜感走进校园的,如果此时父母对儿童的要求过低,整日忙于自己的事,而忽视了孩子入学后的心理变化,一旦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认为学习太苦而失去了兴趣和动力,随之而来的就是厌学。

  3、不和谐的家庭影响:生活在一个父母沉溺于玩耍的家庭,孩子也会无所事事;生活在一个经常发生纠纷的家庭,孩子就会心事重重。孩子无力顾及功课,学习兴趣缺失,安全感丧失,使焦虑、迷茫的孩子厌学。

  4、与优秀同伴作对比,让孩子失去自尊和兴趣。有的家长总是拿别人家优秀的孩子和自家的孩子比较,自己越比越生气,越比越愤怒,孩子也是越比越自卑,越比越越反感,没有了学习兴趣,产生了厌学心理。

  家长怎样说,孩子才会听,家长怎样做,孩子才会学,这是一个值得家长们乃至所有教育者探讨的课题,我的经验是家长不但要学习一些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懂得一点心理学,了解孩子成长中的心理变化和年龄特点,懂得尊重、信任和理解,能让孩子敞开心扉和谐交流。同时,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最好是家长也有爱学习和爱看书的好习惯,与子共读,耳濡目染,孩子会逐渐对学习感兴趣。

  二、逆反。顾名思义,逆反就是反叛的思维和行为,忤逆正常的规律,与现实相反,违背他人本意,常常作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有些家长遇到孩子与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不一致时就会歇斯底里,认为孩子学坏了,不听话了,于是,无计可施,一筹莫展。

  孩子为什么会逆反?一是好奇心,例如,一些不健康的文艺作品,越是不让看他越是要弄到手看看,一睹为快。这些都是由于好奇心的缘故,这是人们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由于孩子理智程度较差,这种欲求也更强烈。二是对立情绪,任凭你“语重心长,苦口婆心”,他却无动于衷、岿然不动,他觉得自己长大了,什么都懂,反而认为家长是浅薄、虚情假意、吹毛求疵。

  其实,逆反,是孩子“长大了”的感觉,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是标新立异,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的表现。家长不要大惊小怪,而要静下心来,与孩子平等的交流,听听他的想法,然后再进行引导,在对孩子进行引导中,一定要多听,少肯定;多问,少发表,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情绪适时引导。叛逆未必是坏事,引导好了会发现,孩子真的长大了,家长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否则真的要落伍了。所以家长要做到(1)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2)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3)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 方法得当,孩子快乐,家长愉悦,也会享受着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快乐!

  三、人际交往适应不良,青少年人际交往适应不良,是指他们在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的不完善、不适的状态,如自我中心、嫉妒、心胸狭隘、自我封闭、自卑等,并难以他人和谐相处。

  青少年人际交往适应不良形成的原因:1、好胜心受到挫折,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 ,造成不愿与同伴、老师、家长交往。2、独生子女在家中的蛮横、骄气,导致霸道、唯我独尊,在群体生活中缺少责任感。3、家庭关系不良,父母离异,产生胆怯、乖僻、冷漠等心理。4、自尊心连续受到伤害会引起自卑心理、受到家长的批评,导致学生总感到什么事都做不好,以致脾气暴躁、羞怯、慌张、心胸狭窄。现实生活中,家长、教师往往用成人的观点看待孩子、衡量孩子,忽略了孩子天真好表现自己的欲望,既不能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又不为孩子创造表现的机会,天长日久,使孩子形成自我封闭的不良心理,造成人际关系的淡漠。期望更多的教育者对孩子们人际交往适应不良行为给予心理学上的关注,用我们的关爱滋润他们的心田,用我们的疏导帮助他们更健康的成长。

  改变适应不良的对策:首先以尊重、信任孩子为前提,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他们的身上存在着许多可爱的因素,家长要帮助她们增强自信心,以创设各种喜爱的活动情景为载体,以鼓励与赏识为激励,孩子就会感到一种满足,会对自己增强自信心,会认为自己也有优点,会全面审视自己,从而增强她们的人交往自信心。

  其次要学会倾听。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认真倾听孩子讲话,给孩子一个好的影响和示范作用,让孩子们也学会倾听,告诉他们这是起码的文明行为,如果不注意听他人的讲话有时甚至表现出不耐烦和不理睬,使人感到不尊重他人,排斥他人,就不能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有些儿童不愿意讲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时候缺乏自然坦诚的态度,妨碍了与人的沟通,有快乐的事不能同他人分享,有烦恼的事不能同他人分担,这样,由于长期听不进来,说不出去,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造成独来独往,孤僻苦闷或固执偏激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所以,要尊重信任孩子,还有认真倾听孩子讲话,是克服青少年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品行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教育的缺失会给青少年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是终身的!有的家长只重视身体的培养,轻心理素质的培养;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这使得有些青少年体壮如牛却胆小如鼠、意志薄弱;身材高大却自私自利、心胸狭窄;知识丰富却能力低下。科学的家庭教育应涵盖孩子身、心、智、德等诸多方面,应是对孩子全方位、立体性的培养和开发,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上一篇: 心灵的蜕变:家长与青少年共同面对成长的压力

下一篇: 心理学教授说出真相:大学不是人生的起点,工作也不是人生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