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经常近似使用,但内疚和羞耻是两种不同的情绪,值得父母和其他照顾孩子的人更深入地理解。内疚会使孩子们对做错事学会负责,并导致他们把坏事指向自己的行为,而不是指向自己。内疚是一种可以体验的情绪。而羞耻会让孩子对自己的错误感到难过,并导致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坏人。尽管感到羞耻是正常的,但如果不加以控制,感到羞耻的孩子就有孤立、隐藏和压抑自己的某些部分的风险,并认为他们本身是问题所在。
对于父母来说,认识到内疚、羞辱、尴尬和羞耻之间的区别对于理解这些情绪对孩子的短期和长期影响至关重要。以下是帮助澄清差异的快速指南:
内疚:“我做错了什么”
屈辱:“我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尴尬:“我犯了一个常见的错误”
耻辱:“我是个坏人”
羞耻的体验也受到人格倾向的影响。有内疚倾向的人认为羞耻是暂时的,而有羞耻倾向的人则认为这种情绪是永无止境的,会产生一种挥之不去的、绝望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度羞耻与焦虑症呈正相关,会导致一些心理症状的发生,例如:
社交恐惧症
广场恐惧症
广泛性焦虑症
特定恐惧症
强迫症(OCD)
过度羞耻也与情绪障碍(单相和双相、抑郁)以及自残行为呈正相关。正如你所看到的,羞耻感触动了孩子们看待自己的核心是什么,并且可能具有相当大的破坏性。幸运的是,父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防止羞耻的负面影响:
【图片源自网络】
1. 讨论和规范耻辱
体验羞耻的两个部分是行动和讨论。当羞耻感作祟时,我们倾向于沉默、保密和评判。随着时间的推移,羞耻感会破坏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这在幼儿中表现得尤其显著。通过讨论羞耻,向他人敞开心扉谈论我们的经历,练习同理心、自我同情和脆弱。
羞耻不可能存在于光明中,这就要求我们要非常重视讨论感到羞耻的经历。通过我们与社会关系的对话,羞耻感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不那么明确了。
虽然羞耻感的反复循环是有害的,但情绪本身是正常的。事实上,感到羞耻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进化和社会经验。任何有能力与他人联系的人都不可避免地会感到羞耻。重要的是我们要时刻注意我们对羞耻的反应以及我们如何讨论这种经历。
2. 识别和建立抵御羞耻的韧性
孩子们很快就会学会如何避免让他们感到羞耻和被排斥。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保护自己,让自己免受不舒服和伤害。当面对这种情况时,父母可能会通过鼓励孩子避免这些行为来无意中强化回避。例如,孩子在学校被取笑后建议孩子穿更多“适合性别的衣服”。这就导致了父母无意中鼓励孩子来避免这种行为。虽然目的是保护孩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可能会让孩子觉得他们自己有问题。相反,鼓励父母了解哪些行为导致他们的孩子被孤立,公开讨论这种经历,可以有效地防止孩子被孤立。
随着时间的推移,羞耻感可能会代代相传。羞耻家庭的共同主题包括控制、完美主义、责备和对错误的低容忍度。个人羞耻的其他标识符包括:
感觉一文不值、受损或不够好
做一个严厉的自我批评者
有愤怒爆发
显示上瘾的迹象
父母可以通过表现出同理心和理解力来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为此,父母可以首先帮助孩子识别由情绪引起的身体症状。然后,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识别或命名这种情绪。接下来,鼓励父母与孩子公开谈论他们的情绪。此外,与孩子们就可能被认为是可耻的话题进行持续的讨论是至关重要的。避免在性、身体形象、学校和失望等话题上感到羞耻的最成功方法是就这些话题进行公开对话。
【图片源自网络】
3. 设定界限
设定界限是确保儿童福祉的关键。孩子可能会对不明或未知的情绪做出对自己或其他家庭成员有害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强调沟通的边界是必要的。例如,有些孩子在感到羞耻时容易在口头和身体上进行猛烈抨击。这种时候,父母可以发誓不再让孩子感到羞耻。鼓励父母通过以下方式传达适当的界限:“我们不高兴时不会扔东西或打东西;这不是我们在家庭中的反应方式。” 通过对羞耻的经历提供适当的反应,父母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识别情绪,还可以使情绪正常化并限制可能有害的行为。
父母要记住,没有人是完美的,这一点很重要。优先考虑同理心和对情绪的接受对于创造一个环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本正常情绪的负面后果——羞耻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