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成长

爱孩子从来都不是控制孩子

爱孩子从来都不是控制孩子

 

还有多少父母,在以爱之名、将孩子“囚禁”?

 

 

孩子的到来,通常会给一个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无论是父母辈还是爷爷辈,对这个孩子都是翘首期盼,仿佛孩子的到来将会让每位家庭成员迎来与以往不同的新生活、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的确,孩子的诞生,意义重大,因为这是一个新生命。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界,新生命的到来在大部分时刻都是值得欢呼雀跃的。但是,孩子扮演的角色却很奇怪。

 

理论上来说,TA就是爸爸和妈妈爱的产物,仅此而已。但从出生的那一刻起,TA却身不由己莫名背负了很多的责任。

 

咱家就你一个孩子,你不可能输给其他孩子啊;上学谈什么恋爱,高中毕业后大学里的选择更多;光学习不行,报一个特长班吧,以后肯定用得着;工作就找事业单位,稳定,其他的都不靠谱,还要无尽加班;结婚找个本地的就好了,两个人将来都方便……

 

虽然也没得商量,但孩子要是知道TA出生以后要面临这么多要求,而且都是人生大事,你猜TA还愿不愿意接受这个世界的洗礼?

 

所以,其实挺不公平的。被赋予生命,爸爸和妈妈的角色无可替代。但TA的一生从出生就是规划好的,对TA来说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过往的经验”是个好东西,它教会我们今后如何行为才能获益,也教会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踩雷。因此,我们对自我经验进行疯狂输出,不论是跟晚辈、长辈,亦或是朋友、同龄人,只要是自己经历过的事,就要强行安利给每个人。

 

等他们成为父母时,便认为将自己参悟的人生经验传递给孩子是义不容辞之责任。

 

父母有责任心没错,相反,有责任心的父母值得其他家长学习,毕竟有多少孩子由于父母缺少责任心而度过一个不完整的童年。然而,责任心≠强制性经验输出、≠控制孩子的发展轨迹。

 

【图片源自网络】

 

 

当父母,不像传递知识那样简单,不是告诉孩子1+1=2、美好的近义词是美妙就可以了,TA得对这个事情先有认知,而后有自己的理解,最后行动后,才知道自己当初的理解是不是正确的。

 

人不是待解的题,你的经验也不是公式,一通带入压根就不成立。

 

你知道吗?控制欲是会不断刺激强化的。刚开始可能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自己作为家长,管教涉世经验不足的孩子,天经地义。但久而久之,你对孩子的管控会越来越上瘾。不论孩子干什么,你都会习惯性地从家长地角度出发告诉他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发展出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TA会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于是干脆不做,因为做了也不被认可。而家长这时候反倒觉得是孩子太懒太不懂事了,然后一有机会就不断向孩子唠叨“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不能这样啊”、“你再这样下去的话可是要废掉的啊”……

 

爱是扭曲的,这句话一点都不奇怪,爱到极致,就会变形。一方控制成瘾,一方受控成瘾。这种控制会一直延续,这种对控制的恐惧也会一直延续。到最后,在外人看来可能就成了永远长不大的娃和操不完心的爸妈。

 

陪孩子长大是一件幸福的事,教育孩子长大却是一件苦差事。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孩子与家长的连接基本无法切断,孩子和家长其实都很累。最好的办法,是逐渐减少控制,而不是不断强化。

 

【图片源自网络】

 

 

这种“割舍”并不容易,毕竟导致形成现在局面的因素并不是1+1那么简单。但如果一直不尝试改变,就不会有突然改变的那一天。与其让这种控制一代代延续下去,不如从现在开始解放自己,也解放孩子。

 

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没错,但就TA自己的成长轨迹来说,总归有涉世成人的那天。等到哪天TA在外面碰壁了,要寻求安慰、需要你的帮助了,这时候你再站出来以过来人的身份和TA一同去探讨,才是最温馨的画面。

上一篇: 心灵的蜕变:家长与青少年共同面对成长的压力

下一篇: 代际沟通与理解:从“吃谷”现象看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