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爱情长跑(或短跑),当两个人终于决定要一起携手度过以后的日子时,才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有这么一句话:“两个人结婚,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大家子的事”。从交换誓言后真正在一起的那一刻起,所有的一切就都变了。
(图片源自网络)
这当中最让人难以释怀的,就是深处一段关系中,还如何保持身为个体的独立性?很多人在恋爱或结婚后,都开始深思(或向身边的人抱怨):我变得不像我了。
确实,开始一段关系或步入婚姻家庭生活后,不仅要考虑的事情变多了,而且很多时候都必须从更全面的角度去处理事情,避免对任何一方产生伤害。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人逐渐产生失去独立性或自主权的危机感。
那么,“同在屋檐下”,如何不失“自我感”呢?我们可能需要重新审视一下在婚姻或一段关系中“协作”和“自主权”的定义。
(图片源自网络)
什么是协作?
协作不是“合作”。后者看重结果,而协作更像是一个共进退的过程;协作也不是“妥协”,一方向一方屈服,并不是协作运转的方式;协作更不是“适应”,单方面的适应等同于妥协,并且是主动地将自己从协作的过程中剥离了出来。
现在想想,在一段关系中,你是否害怕被对方镇压?或不愿意就“自主权”有半点妥协或让步?但在真正的“协作”中,并不需要这样的妥协或牺牲。
“协作”是一段恋爱或婚姻关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妨把这段关系的发展看作是协作的过程,把你的另一半当做“帮助你蓬勃发展的合作伙伴”。
如果你能这样想,那么首先,你们是处在平等位置上的,并且共享生活权限。同时,协作又确保你们双方彼此能够拥有完整的个体自主权。而对婚姻中的协作来说,最终要的是来自协作双方的贡献和具备的独特品质。
(图片源自网络)
自主不意味着独自一人,它与享受有他人在身边的生活在原则上并不冲突。
那什么是自主权呢?
保持独立,就等同于保持自主权。而独立和自主权又取决于我们所制定的生活计划中产生的需求和欲望。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就是对人生中重要的事情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并且具有相应的自我意识,而后者反过来对人生计划又起到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
在拥有自我意识的同时,要有接受其它观点的心胸和能力。要知道,考虑其它观点并不完全意味着失去自我,这两者是可以共存的。
(图片源自网络)
我们太习以为常地将协作和自主权视为两个对立面,好像我们拥有了更多的协作能力,就相应地牺牲了一部分自主权。但事实是这样吗?
协作与自主,是怎样对男性和女性产生影响的呢?
对于伴侣间的合作,男性往往更容易产生抗拒感甚至恐惧感。
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伴侣中的男性角色,今晚你应邀要和朋友一起出去野营或看场比赛,你是否想到要和你的爱人商量一下?又或者你想用自己的钱做一点小投资,需不需要和爱人报备一下呢?
很多男性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背后一冷:这算什么事情嘛,我一个大男人,还不能为自己的事情做主了?就算我没跟她商量,她也不该有什么怨言吧。如果这被朋友知道了,那我也太没面子了吧。
但是,这对你(男性)来说,又未尝不是一个重新定义自己的机会?男性气概、男性应有的特征(权力、权威、控制、主导、理性),这些不难道都是别人给的定义吗?婚姻给了你定义属于自己的男性气概的机会。
而对于女性来说,往往让她们产生抗拒感甚至恐惧感的,却是自主性。
在传统理念中,女性似乎天生就该无条件为家庭付出,尤其是婚后,女性担负起养育和照顾他人的责任,那些女性所要具备的特征(温柔、贤惠、耐心、宽容、感性)成了评价婚后女性的标准。
而女性也逐渐在这种环境中形成了“讨好型”人格,不谈论自己的生活和愿望,而是以对方为中心,“全面协作全面包容”。男性也就自然而然觉得:我做我的事情不需要和你商量。
久而久之,男性的“自主性”越来越强,女性的“协作”意识占据主导。但这并不能绝对促进婚姻关系的发展,反而会给女性带去一种挫败感,因为她所有温柔的一面并没有得到任何回应。而她,也失去了重新定义女性的机会。
(图片源自网络)
从婚姻开始的那一刻起,两个人就成了相互依存程度关系。在这种情况中,关系的稳定从来不是靠“权利的交接”,而是依靠共同协商解决婚姻中出现的问题来完成的。
在一段健康的婚姻或伴侣关系中,双方是可以保持协作与自主之间的张力的。这种张力使得他们在保持协作的同时又能拥有自主权。做个“好人”永远不是重点,重点是要成为一个拥有自我意识和自主权的个体。记住,协作+自主才是婚姻或一段关系成功的秘诀。
上一篇: 三观契合:恋爱中的深刻共鸣
下一篇: 一个人爱不爱你,这几件小事就可以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