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恋爱

为什么不告诉我?爱情里的禁忌、欺瞒与逃避

为什么不告诉我?爱情里的禁忌、欺瞒与逃避

男女间的六大禁忌话题(Taboo Topic)

几年前,一个对岸的朋友写一封信来问我,为什么很多话我们反而不敢跟最亲密的人说?为什么最心爱的情人,总是有一部分和自己隔得最远最深?那时我刚好在赶毕业论文,偷懒地丢了一系列文献给他让他自己去读。一直到前阵子,才有幸整理了远距离恋爱的文献,总算把这个问题做一些可能的诠释。

谈到异性间的禁忌话题,最早应追溯到Baxter等人1985年做的研究[ 1 ]。他们想知道情人、红粉知己、以及有可能变成情人的李大仁等三种人,在聊天的时候最不敢聊到的是什么。虽然看到「禁忌」两个字,总不免让人与「性」产生联想,但根据他们汇集多个研究、每个研究长达60-90分钟的访谈稿分析发现,不论这两个人究竟是情人、超级好朋友、或是恋人未满,最不能聊的并不是性爱本身,而是「你到底把我当普通朋友还是情人?」、「我们之间还可能继续吗?」、「我们这样算不算爱?」、「你还爱我吗?」之类的关系议题。

Baxter等人更进一步统计出了六大禁忌话题,并试图找出为什么这些话题会成为一种禁忌(可复选,所以%加起来不会是100%):

1. 当前的关系状态(The state of the relationship)

67.8%的受访者认为,讨论两个人的关系现状与未来(我们这样下去好吗?),或是彼此的关系状态(我们究竟是情人还是朋友?)是最尴尬难以启齿的。

2. 和其他人的互动关系(Extra-relationship activity)

31.0%的人指出,要说出自己前一天和对方不认识的人去玩、或是表明自己最近跟另一个人走得很近,也非常困难。

3. 关系的规范(Relationship norms)

是不是该要求他每晚打电话给我?我很想送她回家,但是他会不会觉得怪?要不要跟他说,已经约好要去看电影了,就不要每次都拖时间在打游戏?25.3%的人认为,和对方沟通在这段关系里面究竟该做或不该做什么,也很难开口。

4. 旧情往事(Prior relationships)

你比较爱前男友还是爱我?究竟你是爱我比较多,还是爱圭贤比较多(躺着也中枪)?都已经和她分手这么多年,为什么皮包里面还摆着她的照片?到底是和前女友做爱比较爽,还是和我云雨比较欢愉[ 2 ]?25.3%的参与者认为这些话有时想问想说,但又不知道该怎么说。

5. 会引起冲突的话题(Conflict-inducing topic)

不要再抽烟了好不好?不要每次迟到都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好不好?不要每次都等到我伤了累了想放弃了,才来安慰我好不好?我们多想告诉对方、跟对方讨论,但21.8%的参与者仍担心,这样的讨论会让彼此吵架,选择忍耐不说。

6. 说出自己的难过感受(Negative self disclosure)

所以,也有人选择把伤心打碎掩埋,不说出自己在意难过的事情。17.2%的人害怕说出难过会遭致不好的后果,所以总是忍气吞声、委曲求全。

这些话题为什么是禁忌话题呢?Baxter在所有的禁忌话题中发现了一个共同的担忧是:我说了这些,会不会威胁到我们之间的关系 (relationship threat) ?会不会让原先不明确的友情变得连朋友都当不成?会不会让看似平静的感情激起难以收拾的巨浪?如果会,那我为什么要说?

情人与「普通朋友」,担心有所不同

但是,所谓的「普通」朋友(cross-sex friendships)与男女朋友所回避的话题(Topic avoidance),还是有些不同。Afifi等人几年后重新验证了Baxter的论点,他们调查了111对认识两个月以上的男女(其中1/3是情人,2/3是异性好友),结果发现十年来我们还是没什么长进,不敢谈的话题依旧是无法触及,只是--男女朋友之间比较不敢谈到自己的旧爱和红粉知己李大仁,「普通」异性朋友最怕聊到的却是两个人目前究竟是什么关系(Relational state)、行为的界限又在哪里(Relational norms) [ 3 ]

不敢说的馒头曲线

「哎呀,那有什么不敢说的。我跟她什么都嘛摊开来讲,根本没有什么禁忌话题!会不会是你想太多了啊?」我第一次跟朋友分享这系列研究的时候,他不以为意地摊开手,豪迈地一口灌下金牌,一副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才会藏鸡鸡的模样。当时我也觉得,或许我们观察到的只是一部分做贼心虚的人,像他们这些「正直」的情人们应该不会有这般的隐忧。

但后来读到Knobloch等人的文章之后,才发现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研究发现,92%的情侣承认他们曾经骗或隐瞒过另一半[ 4 ]。我们之所以不敢跟对方说这些事情的主因,并不是自己花名在外、养了小三小四,或是同时和许多人走很近怕对方伤心,而是「不确定自己和对方的关系」 (Relational uncertainty)。

Knobloch等人调查了216个恋爱中的受试者,并测量各种指标结果发现,亲密程度(intimacy level)和逃避的话题的倾向,呈现一个「馒头状的曲线相关」:一开始,两个人越走越近,反而有多不知道该说或不该说的话题;但若已经好到像老夫老妻,其实没有什么话是不能说的──如果两人的感情没有淡掉的话[ 5 ]

Knobloch指出,重要的不是你跟他交往了多久,而是你们之间存在多少不确定的感觉。这段关系对你有多重要?在他心目中,你是独特的人吗?是永远的唯一吗?你们的未来会怎么样?你们的爱怎么了?是他变了吗?还是你变了?他是不是还爱着她?或是陪着你的时候在想着他?你跟他之间的爱,会消失吗?如果你担心所有的想像都只是你的以为,如果这些问题一再地困扰你,如果你对爱情对关系充满了这些种种的不确定,那么就表示你跟他之间,或许存在着「各种或许」 (看来过去许多成名歌曲,都打中了我们心里担忧的这些或许)[ 6-8 ]

不确定的自己,无法掌握的感情

为什么我们会在说与不说之间挣扎?Solomon提出了一个「关系动荡模型」(relational turbulence model) [ 9 ]来解释上面这些这些事情。该模型指出,当我们逐渐跟一个人变得亲密时,也会逐渐增加对自己、对对方、以及对关系的不确定性 [ 3 , 9 , 10 ]。这些不确定的感觉增加了,所以我们不敢说的事情也变多了。

那么,为什么不确定感会随着越来越熟而越来越多?这不是很吊诡吗?

可能的答案是,恋爱是一个重新定义自我的历程。原先你可能还满清楚你喜欢或讨厌什么,但是跟他在一起之后、关系渐渐变好的那几个月,你开始认同他喜欢的东西、开始替他着想、开始会跟他一起看球赛或逛网拍,开始把他的一部分纳进你的自我概念里面、甚至开始在买相机的时候把实用性列为第一考量(尽管原先你对3C产品都是外貌导向)──于是,你对自己的喜恶,开始模糊了起来。

接着,你们可能会遇到需求冲突(goal interference)、遇到你需要让步的时候,因此这个过程必然会产生一些自我怀疑:我要的究竟是什么?我是在顺从他的决定吗?还是这是我原先就希望的结果?这种现象在从朋友刚变成情人,或是徘徊在暧昧不明时的恋人未满最为严重。

幸好,关系动荡模型也发现,当两人继续交往一段时间之后,亲密感持续增加,不确定感会由升转降。在一起久一点之后,你变得逐渐知道什么是你要的、什么是他要的,什么是你的地雷、什么是对方的爆点。当彼此的模样都变得清晰,这种焦虑的感觉也会渐渐降低。而降低不确定感比增加亲密感更为重要[ 11 ]

简单地说,倘若你跟他素昧平生,根本没有什么不好说出口的(这就是为何有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反而容易跟陌生人开口);相反地,如果你们已经交往非常长的一段时间,过了馒头曲线的顶点、在他身边常常能感到温暖安全,也没有什么不敢说的。真正东躲西藏、堆积于心坎却不愿意开口的,往往是那些正在进展当中的关系,或是已经走到了膏肓的末路,深怕踏错一步就会粉身碎骨[ 12 ]

可是,尽管知道了这些,我们还是常常无法谅解对方的隐瞒与欺骗。

为什么他要骗我

「我那时不跟你说,其实是为了我们好。我怕你听到了,会很伤心……我真的不是刻意要隐瞒你的,只是我……其实瞒着你,我也不好受… …」他说,低着头双手环抱着机车安全帽,像是被雨淋湿的小犬一样软化下来道歉,可是我却听不进任任何一句解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真的不知道,该不该再傻傻地相信他?

答案是,那你得看他是否真的爱你、在乎你。DePaulo日记研究(Diary)的方式调查77个大学生和他身边的人的亲密互动,结果发现如果说谎者的出发点是出于关怀(caring)或为了维系关系(per social interaction),而和身边亲密的人说谎,其实真的会很难受[ 13 ]。事实上DePaulo也发现,我们对身边朋友、伴侣说的谎,大多数是善意的谎言,而不是为了自己(self-serving)──至少相对于陌生人来说。

可是你可能还是会纳闷:为什么他要骗我?为什么他不跟我说实话?我们可以平静地好好谈阿?这里提供大家一个思考点:难道你没有骗过他吗?

事实上,这些恋爱中的欺骗都是其来有自的。Cole曾进行一个研究,他邀请128对伴侣以问卷方式调查他们的相处情形、是否欺骗与信任对方,结果发现尽管他骗你的原因、欺骗或隐瞒的内容百百款,但主要还是脱不了三个关键:以牙还牙(reciprocal exchange of information)、怕会被骂(the desire to avoid punishment)、与缺乏安全感(individuals' attachment beliefs)[ 14 ]。

Cole指出一个讽刺的现象是:如果你越觉得对方常骗你,他也「真的」会常常骗你。同样的,如果你越常骗对方,也会觉得对方常常在说谎。总之,如果你们的关系信任基础已经动摇,很可能整段感情都充满隐瞒与猜疑──而且,你也得负起一部分的责任。或许你也可以问自己,为什么他「需要」骗你呢?

欺骗与「不敢说」相同,有时只是为了维持和谐。或许他担忧你会生气、怕你会伤心,所以选择粉饰太平。但Cole也发现,粉饰并不见得会真的太平。如果被发现了,对关系的重伤将是无法估计的;但如果没被戳破,也无法让两个人更为恩爱<2>。一段关系如果失去了信任,接下来会失去更多的东西。

还有一种可能是,他非常缺乏安全感。他说他在忙,可能只是一种善意的谎,因为他是逃避依恋者,不喜欢与你太黏太亲近;吵完架,她说她心痛地快死掉,现在站在大马路中央等车撞,或许只是因为她是焦虑依恋者,很需要你去安抚他,听她说话。这些缺乏安全感的人,倾向说更多的谎,还换取一个舒服的心理空间,或是跟你见上一面。

是为你好,还是为我好?

「每次你都说,当初不告诉我是为我们好。我一开始也都相信你……可是今天,在我们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的今天,我已经不知道,你究竟是在替我们着想,还是只为你自己着想……我是只想知道……你口中的『我们』,会不会跟本只是自私的『我』而已。」我终于把心里的担忧和难过一股脑地说出来,一直以来的忍耐、一直以来的自怨自艾,我希望能得到一个解答。冷风在朵的耳边呼啸,他却静静地不再说任何一句话。

逃避话题或隐藏伤心,真的有「助」于两人的关系吗?Finkenauer指出,在每次都实话实说,对两人的关系不见得有帮助。他调查结婚三年以上的夫妻发现,在关键的点上适时地讨论或回避一些话题的人,整体来说婚姻比较美满[ 15 ]。比方说,体贴的太太不会在先生刚被解职的时候,跟他说这个月的开销又赤字了;EQ高的先生不会在吵架的时候说出自己已经忍耐对方很久了,因为他知道此话一出一定招来更多腥风血雨。

讲这么多,到底是说好还是不说好?重点不是说不说,而是对方是不是有感觉到你在「逃避问题」[ 16 ]。Caughlin等人发现,如果你的另一半「觉得」你在逃避(不论这是不是事实),他的关系满意度会比较低。如果对方知道你对他有所隐瞒,会有种排拒在外的感觉。我们住在一起,但是心并没有系在一起。这种感觉会让双方更不愿意调整彼此,也更不想为彼此的冲突付出、处理两人的差异,为关系埋下了未爆弹[ 17 ]

好,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憨人都知道我们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适当的时候表达,在关键的时刻闭嘴,但究竟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又不该说?

这与说话的时间点可能没有太大的关系,而跟你的动机(Motivation)有关。Caughlin等人指出,当你说谎或逃避话题时是真的为了两个人的关系(protect relationship),而不是只为了自己,逃避的负面效果会比较小[ 18 ](但并不是比较好)。

在说与不说之外:三条可能的出路

写到这里,似乎还是要提供一些建议,大家才不会觉得空手而来,又带两串蕉回去。面对这些担忧矛盾的说与不说、遇到许多秘密不知道该如何开口、甚至是不确定目前的状态适不适合谈这些话题的时候,还是可以把下面三件事情放在心里,细细思量:

(1) 尽量减少隐瞒

人生在世,我们所求何物?从自我决定论(Self determination Theory, SDT)的观点来看,主要是三件事主导我们的幸福:你是否能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与未来(Autonomy)?能不能作一些感到有意义、能胜任、让自己感觉很棒的事情呢(competence)?最后,你能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吗(Relatedness)[ 19 , 20 ]

隐瞒伴侣,将会一次打垮上面三个最基本的需求(thwarted basic needs)[ 21 ]。首先,说一个谎,要拿更多的谎来圆,你变得常常无法跟对方说真话、无法「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语言」。于是,你被自己的谎言绑住了自由。再来,每一次的隐瞒,就是对自己加一块罪恶的砖头。从欺骗当中我们无法得到成就感,反而会觉得自己很糟,才无法跟对方说实话。最后,我们很可能从中失去伴侣的信任,也失去这段关系。

(2) 由衷地信任

没错,与某房仲广告一样,各种恋爱心理 ​​学的研究都倡导信任的重要[ 17 , 22-24 ],「信任」甚至可以抵挡隐瞒、暂时不说、甚至善意欺骗造成的伤害。当你打从心里信任对方的时候,对方说多说少都没有太多影响;但当你对他失去信任,他又什么事情都不跟你说,你就更容易疑神疑鬼、偷看她的手机简讯、趁他洗澡时偷偷浏览他的脸书讯息。而这些窥探(snoop)的动作虽然一时缓解了你的好奇与担忧,却往往会让彼此的裂痕更加深厚[ 25 ]

(3) 真心地关怀对方

「我怕我跟他说我之前的经历,他会觉得我很烂、很脏、很随便。可是在他每次问我为什么我这么抗拒身体接触时、在他说想抱我拒绝时,我都从他落寞的眼神中感觉到他的难受……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我当然知道要说啊!可是,我就是说不出口嘛!

的确,对于低自尊的人对伴侣说出自己的缺点或负面的经历时,通常会感到更糟糕[26]。但给予对方安全的感觉,是一种可能的解套[27,28]。你的关怀与无私的回应,将让他愿意说更多[29]──虽然这可能还是需要一些时间和等待。

所以,如果你的关系还算健康安全,还是找一个适当的时间,和对方谈谈说说比较好。说出自己的伤心难过、指出对方的缺点、甚至试着面对当前的问题,虽然可能会造成一些不愉快,但同时也会让这段关系变得更为强壮[11 , 30 , 31],他也才能知道哪里是你的底线、哪里又是彼此不能越过的界限。减少越多的不确定性,两人的感情才能走得更稳定!

很多事情不做,很多话不说,以后或许还有机会说,但届时的感受与体会必定已经有所不同。

如果你总是跟自己说,过些时候再跟他说,那么他或许永远没有真正属于你的时候。如果你总是逃避面对你们之间的问题,那么你与他的关系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问题。踏出一步或许需要非常多的勇气,但是哪一个人不是在爱情里,挑战更多的自己?

上一篇: 三观契合:恋爱中的深刻共鸣

下一篇: 一个人爱不爱你,这几件小事就可以看出来